品牌:BANNER/邦纳 | 型号:thisis型号 | 化学类型:胶体蓄电池 |
电压:2V | 类型:储能用蓄电池 | 荷电状态:带液充电态蓄电池 |
电池盖和排气拴结构:阀控式密闭蓄电池 | 额定容量:额定容量9295 | 外型尺寸:外型尺寸5144mm |
适用范围:UPS蓄电池 |
锂电池的充放电要求
1.锂电池的充电
单节锂电池的高充电终止电压为4.2V,不能过充,否则会因正极的锂离子丢失太多而使电池报废。对锂电池充电时,应采用专用的恒流、恒压充电器,先恒流充电至锂电池两端电压为4.2V后,转入恒压充电模式;当恒压充电电流降至100mA时,应停止充电。
充电电流(mA)可为0.1~1.5倍电池容量,例如:1350mAh的锂电池,其充电电流可控制在135mA~2025mA之间。常规充电电流可选择在0.5倍电池容量左右,充电时间约为2~3小时。
2. 锂电池的放电
由于锂电池的内部结构原因,放电时锂离子不能全部移向正极,必须保留一部分锂离子在负极,以***在下次充电时锂离子能够畅通地嵌入通道。否则,电池寿命会缩短。为了***石墨层中放电后留有部分锂离子,就要严格限制放电终止低电压,也就是说锂电池不能过放电。单节锂电池的放电终止电压通常为3.0V,低不能低于2.5V。电池放电时间长短与电池容量、放电电流大小有关。电池放电时间(小时)=电池容量/放电电流,且锂电池放电电流(mA)不应超过电池容量的3倍,例如:1000mAh的锂电池,则放电电流应严格控制在3A以内,否则会使电池损坏。
过流保护
为了适应大的电容负载,UCC3957设有两个过流阈值电压,每一个阈值电压又可以设定不同的延迟时间,即采用二级过流保护模式。这种二级过流保护既可对短路提供快速的响应,又可使电池组承受一定的浪涌电流,以防止因滤波电容容量较大而引起不必要的过流保护动作。
电流检测电阻RS接在U1的⑦脚(AN4)与⑧脚(BATLO)之间。当RS两端的压降超过某一阈值时,过流保护进入间歇模式。在这一模式下,放电开关管Q2周期性地关断与导通,直到故障排除。一旦故障排除,芯片自动恢复到常规工作状态。
一级过流保护阈值为0.15V(对应的输出电流为6A),且持续时间超过U1设定的时间(由U1的⑩脚(CDLY1)和地之间的电容C4设定),则U1进入间歇工作模式,其输出脉冲的占空比约为6%,即开关管的关断时间大约是导通时间的16倍。
***级过流阈值为0.375V(对应的输出电流为1***),且持续时间超过U1设定的时间(由U1的14脚(CDLY2)和地之间的电容C3设定),则U1进入间歇工作模式,其输出脉冲的占空比小于1%,即开关管的关断时间大约是导通时间的100倍。
过流保护
由于MOs开关管饱和导通时也存在内阻,所以有电流流过时MOs开关管的D、S极间就会产生压降,保护控制IC会实时检测MOs开关管D、S极的电压,当电压升到IC保护门限值(一般为0.15V,称为放电过流检测电压)时,其放电保护执行端马上输出低电平,放电控制MOs开关管关断,放电回路被断开。
在图7中,DW01通过接在V-端和VSS端之间的电阻R2实时检测MOs开关管上的压降。当负载电流增大时,Q1或Q2上的压降也必然增大,当该压降达到0.2V时,DWO1便判断负载电流到达了极限值,于是其①脚电压降为0V, 820***内部的放电控制管Q1关闭,切断电芯的放电回路。实现过电流保护。
过温保护
保护板上的T端口为过温保护端,与用电器的CPU相连。常见的过温保护电路较简单,就是在T端与P-端接一只NTC电阻(见图7中的R4),该电阻紧贴电芯安装。当用电器长时间处于大功率工作状态时(如手机长时间处于通话状态),电芯温度会上升,则NTC阻值会逐渐下降,用电器的CPU对NTC阻值进行检测,当阻值下降到CPU设定阈值时,CPU立即发出关机指令,让电池停止对其供电,只维持很小的待机电流,从而达到保护电池的目的。
【提示】当保护板处于保护状态时,可以短接B-、P-端来保护板,这时控制芯片的充、放电保护执行端(OC、OD)均会输出高电平,让MOs开关管导通。